勤廉江西史鉴 | 忠义许心 奸雄胆寒
勤廉江西史鉴『18』
忠义许心 奸雄胆寒
——胡铨的故事
胡铨(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江西吉安人。南宋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大名臣”。曾任抚州军事判官、枢密院编修、饶州知州、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等职。
胡铨的一生忠诚正直,力主抗金,反对求和,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中写道:“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派遣“江南诏谕使”到南宋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国使者态度傲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南宋放在眼里,对南宋朝臣出言不逊,诸般侮辱。然而苟且偷安、丧失骨气的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奴颜婢膝,企图与金使议和。投降派的这般言行,激起朝中大多数正直大臣和军士、百姓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议和。胡铨时任枢密院编修官,他的反对声最为响亮和激烈。
胡铨雕像
胡铨奋笔上奏《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揭露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声明自己“不与桧等共戴天”,他请求高宗将秦桧、王伦等投降派斩首示众,以谢全国军民。否则,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处小朝廷求活”。
胡铨这篇奏疏不仅“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砌者奋”。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而投降派权臣秦桧等看到奏疏后,胡铨被加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诏令除名并贬送昭州(今广西平乐)管制,一时间,朝中诸多言官朝臣,纷纷设法营救,秦桧迫于公论,只得将胡铨改派广州监管盐仓。
绍兴十二年(1141年),在听闻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后,胡铨悲痛之余,写诗悼念。此事传出后,正愁找不到机会巴结权臣的谏官罗汝楫立即弹劾胡铨“饰非横议”。秦桧借机上奏,胡铨再次被诏令除名,贬送新州(广东新会)管制。
宋孝宗即位后,召胡铨入朝,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宋孝宗说,很早就听说胡铨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郎官,后来又继续重用他。
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兴起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疏朝廷予以反对。他虽是文官,却不只是放言高论,金国议和失败后,金兵侵入商、秦等地,楚州、昭关、滁州等地先后失守,形势十分危急,胡铨受命去营救浙西、淮东海道。
到任后,胡铨一面弹劾敦促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迅速出师,一边自己带兵北上救援。时值寒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击冰行船。将士们倍受鼓舞,奋勇作战,最终击退来犯金兵。
胡铨虽被流放二十三年,但始终初心不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品格与气节,得到世人的称赞与敬仰,有史学家评价:“胡铨一疏,直足怵奸贼之胆,虽未邀听信,反遭贬谪,而正气自昭于天壤,南宋之不即亡,赖有此人,亦赖有此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