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江西史鉴 | 党旗所指军旗向 革命薪火永传承
勤廉江西史鉴『32』
党旗所指军旗向 革命薪火永传承
——“八一南昌起义”的故事
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八一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的中国,又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代表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的近6万人锐减到1万人。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在严峻的形势和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中自己掌握的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实行暴动。
油画《南昌起义》,作者 莫朴,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27年7月24日前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得知,汪精卫与张发奎要以召开庐山反共会议的名义扣押叶挺、贺龙,并解除二人兵权。叶剑英深知,如果失去贺龙与叶挺部的军事力量,正在计划中的南昌起义就无从谈起。万分危急之时,叶剑英不顾个人安危,将贺龙等人约到九江甘棠湖面的小筏子上,商议对策,并最终达成不上庐山的决定,汪精卫的阴谋落空,堪称南昌起义前夜的一场生死博弈。
为加强起义工作领导,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派遣周恩来赴九江传达起义决定,研究组织起义部队向南昌集结的部署。邓颖超后来回忆:“周恩来直到要离开武汉的时候,在晚饭前才告诉我,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去干啥,待多久,什么也没有讲……这次分别后,不知何日相会。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无论是同志间、夫妇间,每次的分离,实意味着死别呀!后来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完成在九江的部署后,7月27日,周恩来秘密到达南昌,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的前敌委员会成立。南昌起义进入倒计时。
7月28日,周恩来到第二十军指挥部会见贺龙,全盘部署了南昌起义计划,由于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是起义的绝对主力,并且他具备“党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忠诚品质,周恩来要求此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7月30日下午,贺龙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起义决定。他说:“我今天起义了,愿跟我走的一块革命,不愿跟我走的可以离开部队。我们今后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
8月1日凌晨2时,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黎明时分,战斗结束,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和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严峻形势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竖起了一面鲜红的革命武装斗争旗帜,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南昌起义中我党革命军人展现出的无谓牺牲、严守秘密、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等精神品质激励和鼓舞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不畏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