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勤廉江西史鉴 | 一次炉火礼 一生冶炼情

2022-08-19 纪委 188
勤廉江西史鉴『35』一次炉火礼 一生冶炼情——张文海的故事  张文海,1939年2月出生,福建长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

勤廉江西史鉴『35』

一次炉火礼 一生冶炼情

——张文海的故事

  张文海,1939年2月出生,福建长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座国产化的闪速炼铜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国家优秀计算机工程软件金奖等10余项奖。

  2003年1月5日,北京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的张文海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国铜强化冶金领域的首位院士,是张文海“老表”与江西这片红土地40多年特殊情缘的共同荣耀。


张文海

  1939年2月,张文海出生在福建福州,自幼多幻想的他心中埋下了一个“点石成金”的种子,并在一次炉火洗礼中生根发芽,最终定格为终生事业。

  1958年,张文海从福州二中考入厦门大学,后因海峡两岸关系日紧,他被转入了千里之外的长沙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一个飘雪的冬天,张文海去长沙不远的水口山罐炼锌厂实习,因为是男生,长得又壮实,被分配到“特班”做炉前工。每天全身上下披着涂满黄泥巴的湿麻袋片,面朝近在咫尺、吐着火舌的一排排炉口,用铁锹往里抛矿砂,耙平,再翻动,呼吸着滚烫的热浪,胸口隐隐感到灼痛,工作十分艰辛。一个月的实习,张文海瘦了好几斤。他心想:这就是我所热恋的“冶金”?不!当看着工人师傅长年累月的辛苦,他耳际不禁响起了大家常爱唱的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冶金工作的艰辛深深印刻在张文海的脑海中,正是这场炉火的洗礼,坚定了他改变行业落后面貌的执着追求,矢志一生与“冶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3年,张文海毕业后被分配到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刚好赶上国家要在江西建设中国最大的炼铜厂,并列入“七五”重点工程。在论证具体的建设方案时,由于我国当时缺乏对国外60年代兴起的闪速冶金强化熔炼技术的研究,为了稳妥可靠,最终决定采用传统的“鼓风炉方案”。老式的鼓风炉冶炼,虽然技术成熟,但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张文海和少部分同事持反对意见,但该方案已成定局,并随即开工建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张文海克服语言障碍,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日夜研究,翻译编撰了63万字的《闪速熔炼文集》,同时积极开展工业试验,发表了当时业内影响很大的评论文章《闪速熔炼述评》。他写信至国家建委,阐述落后工艺将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以及闪速熔炼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1973年,国家计委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组建常州实验基地进行闪速熔炼的工业实验,张文海被任命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他与同事一道,自带棉被和日常用品到常州一个偏远的地方开展工作,当地条件相当艰苦,缺电少水,一间大厂房既当实验室、办公室,还要当卧室,晚上用木板铺在地上当床睡。天热时蚊虫叮咬,天冷时寒风刺骨,苦不堪言,但团队没有一人埋怨。

  有志者事竟成,大家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克服一切困难,历时四年完成“常州l万T闪速炉大型工业实验”,获1978年冶金部重大科技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国务院批准已施工一年多的江铜冶炼厂从“鼓风炉”方案改为“闪速炉”方案,并迁址贵溪,张文海任工艺负责人、引进设备主谈和总设计师之一。

  1985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闪速炼铜厂峻工并顺利投产,熔炼的化学反应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2秒钟,硫回收率从不到50%提高到93%,从此拉开了我国有色工业“强化冶金”和“清洁生产”的序幕。

  1992年,安徽省金隆铜业的改造列入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张文海又受命转战安徽,调任安徽金隆工程项目总设计师,主持闪速炼铜设备全面国产化——自行设计我国第一座闪速炉炼铜厂。当时日本专家对他们能否拿下这个项目表示怀疑,张文海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能行!”

  张文海和他的团队汇集到一起,协力攻关,仅图纸就画了一万余张。在金隆工程最紧张的日子,张文海和大家一道,毅然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连续两个春节奋战在工地。张文海一年呆在工地不下300天,病倒了仍坚守在第一线。在试车最紧张的时刻,晚上就睡在值班室里,随时处于“临战”状态。

  1997年4月,我国第一座闪速炉炼铜厂正式建成并一次性投产成功,用时仅34个月,就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的建设任务,业内人士感慨:“这是中国有色冶金史上的奇迹”。

  张文海在主持金隆工程的技术攻关中,决心在冷风闪速冶炼方面寻求突破。他三次前往美国考察,在研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试验,最终解决了国外同行从未解决的“下生料”和“炉瘤”等技术难题,确保了闪速炉长期、连续和稳定运行。冷风闪速冶炼各项主要指标先进,这一重大技术进步为世界冶金界所瞩目,被国外同行誉为是“国际闪速冶金俱乐部的品牌”。

  40年来对闪速炼铜技术不懈的追求,张文海先后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对于荣誉,他总是再三强调:“任何工程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完成,都是多专业集体劳动的结晶,是众多的同行,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的分内事。感谢有这么好的团队和领导,没有这些,我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