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事清障排难
“办事更加快捷便利”“服务更加完善到位”“工作人员态度更好、效率更高”……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9个省市的18个典型城市上千家企业进行了一项调研,受访者对企业开办变更和办税的便利、政府服务标准化、网上办事便利性等满意度均大幅提高。这份“成绩单”,体现着近年来各地不断改善政务服务质量后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日益提升。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这个顽瘴痼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入手,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持续纠治“四风”,推动各级各地不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推脱绕等问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观。卡着不办要好处的“黑手”少了,“踢皮球”的“太极推手”少了,“混日子”“撂挑子”“绕弯子”的躺平干部也愈发难以立足,担当干事的热情被有力激发,躬身为民服务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的自觉。
接诉“有门” 群众诉求得到积极回应
“搁置了好几年的事,现在一下就办好了。”辽宁丹东的张先生在20多年前随着国有企业转制买断了工龄,前几年,想到自己即将退休,来到社保中心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没想到窗口竟查不到个人参保信息。几年来,他一直找熟人、托关系查找自己的社保关系,始终没有回音。2021年初,丹东市人社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专人专窗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办难事解难题。张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没想到真把事情办成了。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就业中心档案代理部、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参保部等部门,逐一排查,逐项比对,最终发现是当年原企业误填漏填部分信息,经过更正,很快给张先生补上了卡。
小小的窗口,折射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不断推动下,各地政务服务部门对待群众态度的大变化。过去,到有的政府部门办事,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令人心堵,而群众遭遇冷硬横推、吃拿卡要时,往往“束手无策”“忍气吞声”。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群众诉求的积极回应,推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作风有了明显提升。
许多地方建立起了有效的渠道,让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反馈。黑龙江哈尔滨针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问题,建立投诉举报热线电话,设立举报邮箱,群众可以直接进行投诉。有的地方在政务大厅设立了专人专窗,现场解决群众遇到的“疑难杂症”问题,“让群众办事不顺心时,有了一个反馈的途径,我们收集群众诉求,现场能够协调的第一时间协调”,安徽合肥蜀山区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改变不止在让群众投诉有门,还体现在主动走到了群众中去。湖南桃源等地为更好服务支持当地企业发展,专门建立了联系企业制度,通过大走访或者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听取企业在行政审批、行政司法执法中遇到的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并及时解决。有的地方邀请群众代表等进行现场问政、电视问政等,既听取意见建议,又曝光典型案例,倒逼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改进作风。一位企业代表说:“过去我们遇到吃拿卡要、态度不好的,只能忍气吞声,现在这些问题有人管了,我们的意见有人听了、利益有人维护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来考评,有力推动了服务群众质量的提高。有的在市政服务大厅等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评议二维码,有的开展电话回访,有的定期邀请服务对象等进行满意度评议,有的则专门建立了由办事群众、特邀监察员等组成的参评人员库。辽宁沈阳注重收集市场主体反映的意见建议,全面启动了“一码监督”建设,由市营商局归集各类营商诉求受理办理渠道的数据,设置一窗一码、一事一码、一项目一码,实现受理、办理、反馈、评价、监督等环节相统一。重庆南川区开展报纸评议和网络评议以来,从最初只能收到一百余份反馈到现在每次都有五六千份,群众参与度明显提高。“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举措对一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单位震慑较大”,当地一名干部对记者说。
随着党员干部不断改善为民服务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现在去办事,不仅脸好看了,事也能办好。不少群众称赞,“办事人员还真有些‘人民勤务员’的样子了”。
“一步”办结 “拖”字经“绕”把戏不好用了
2019年12月初的一天,屋外寒气逼人。家住山东潍坊寒亭区的张立刚一大早就出门了,要给新买的二手房过户。他特地向单位请了假,早早来到登记机关门口。“过户手续最难办,没有十天半月办不完。”张立刚细数以前的过户手续,要跑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住建等多个部门,光材料就交了十多份,“买上一套房,跑断两条腿!”然而出乎张立刚意料的是,这次不到上午10点半,就顺利办完所有手续,全程只用了40多分钟。
办同样一件事,从“找3个部门,跑4个点,等至少5个工作日”,到“跑1个窗口,递1份材料,用不到1个小时”,催生这巨大变化的,正是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从开启网上便民服务指南,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各地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环节等方式,使过去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面对办事群众,推拖绕、延迟慢,办事效率低下等饱受诟病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减环节,移除了群众深恶痛绝的“中梗阻”。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超过40%,工业生产许可证种类压减了三分之一以上,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间压缩了50%以上。在中央的有力推动下,各地也积极“做减法”,比如安徽临泉对工商注册类企业实现并联审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减少至6.76个工作日,平均提交材料减少至3.2个。
从2015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现在,不少地方实现了政务服务在线办理,办事双方“不见面”,吃拿卡要的机会也因此变少。在陕西西安碑林区,政务服务事项共计506项,可网办比率超过95%。“点点鼠标、上传材料,就能把事情办好”,顺利完成公司设立登记网上办件的某贸易有限公司委托办理人说,“整个过程方便又快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要注重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消除信息“死角”“孤岛”。在过去,有些办理事项涉及不同部门,协调时间长,是导致群众有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了部门壁垒。比如北京将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联结在一起,打造了“目录区块链”系统,过去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有时甚至得等一个月,现在10分钟就可以完成。以办理不动产业务为例,过去办理需要5天,还得提供户口本等一大堆纸质材料;现在通过系统实时调用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的户籍人口、社会组织等数据,一次性即可办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要把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近年来,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不断得到落实,“一站式”服务场所在各地不断建立和优化,“一站式”甚至“一窗式”的集中审批服务让群众办事省力又省心。如山东烟台莱山区过去有人社医保大厅、不动产登记大厅等好几个大厅,各部门业务分散,群众办事需要东跑西跑,自去年起全部整合进统一的政务服务大厅,涵盖20个部门近800项政务服务事项,避免群众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奔波、反复排队。
针对过去不时出现的有事拖着办问题,一些地方还划出了办结时限的“硬杠杠”,让“拖着办”开始向“抓紧办”转变,受到群众好评。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等地政务服务中心出台专门的限时办结制度,对时限、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江西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的事项分门别类给出办理时限,并根据办结期限剩余时间适时发出黄牌预警和红牌督办。
“现在去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越来越少,不仅有了‘一条龙服务’,而且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和办理时限等也越来越明确”,不少群众表示,如今办事渠道多方式多,有些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不必跑来跑去;有些到行政服务窗口,去一趟就能办好,比过去方便了,政府为民服务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江苏省无锡市解放路一处“智慧办税区”全面对外开放,用一站式融合服务解决“不好办、不会办、不能办”等一些涉及民生税费办理问题,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享受便捷。
“内生”动力 庸懒散不再大行其道
“以前去村里盖章,村主任忙自家事很难找到;去镇里办事,都要早上去,因为下午就找不到人了,现在好了,办社保等都是村干部上门服务;去镇里办事,随时都有人值班”,这是一名叫“文安武定”的网友在网上的留言。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反映出的正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作风的转变。
过去一些属地和部门条块职责不清,部分干部趁机浑水摸鱼,面对群众“打太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条块职责清晰难推诿。自2019年以来,山东临沂兰山区推行事权改革,全面梳理区镇共同承担且职责交叉不清的事项,公布了道路维护等18项共有事权清单,逐一明确了事项的主体责任、配合责任和财权分配占比,避免了因责任不清带来的推诿扯皮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曾认为不作为、慢作为等工作作风问题不是什么大事,甚至把碰到难题“往外推、往后拖、往上交、往下压”当作“真经”。近年来,各级职能部门也主动扛起了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抓作风建设,层层传导有了压力。自2018年以来,昆明市统计局提炼出16条“庸懒散”现象,供全局干部职工“自我体检”。而在重庆南川区,从2014年开始该区每季度都要开展一次“最难办事科室”评选活动,让最差科室负责人面对全区机关干部作情况说明,通过变“评最优”为“评最差”,倒逼了干部作风转变。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主动碰硬抓监督,紧盯严惩不给面,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现在,“体验式”“沉浸式”监督、设立作风效能监测点、作风监督员等有效手段被各地纪委监委广泛采用,实现了监督靠前,主动发现问题。
“感谢沙坪坝区纪委监委对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推动,一次性就解决了我们企业办理预包装食品登记备案流程复杂、多次跑的难题!”今年上半年,重庆沙坪坝区纪委监委收到了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梅女士赠送的锦旗。往常,该企业办理预包装食品登记备案业务,有多少个分店就要跑多少个辖区市场监管所,十分不便。沙坪坝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务服务办纪检监察组在区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核查“重复提交申请”异常数据时,敏锐发现了上述问题,随即向主管部门建议将有关审核项目调整为“一窗通办”,方便了企业申请人就近集中办事。该区纪委监委用大数据平台集聚了35个部门、192万余条基础数据,将1194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监督范围,构建“驳回率”“超期率”“差评率”等6个核心监管指标,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插上科技“翅膀”、装上监督“探头”,实现了数字化精准监督。
监督精准有效,处罚动真碰硬,给各级党员干部带来了直接的触动。2019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月报,首次将“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纳入,自2019年到今年5月,全国累计查处相关问题10408个,党纪政务处分7987人。随着一批不作为慢作为、耍官僚主义做派的干部被处理,在各地营造了尚实干、善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动了起来、干了起来,服务群众态度更积极、干事创业氛围更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当前,党员干部作风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作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顽固性、反复性,还需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永远在路上韧劲纠“四风”树新风,不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把作风建设这个名片擦得更亮,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余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