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 宜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问题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公共资源交易所涉职能部门,可能存在哪些权力运行风险点?”“比较常见的是违规招投标问题,如操纵招标、虚假招标……”近期,宜春市纪委市监委、发改委、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审计局等职能部门,研讨交流如何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去年换届以来,宜春市纪委市监委接连查处多起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案件中暴露出了招投标领域存在的不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设障碍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内外勾结帮助投标人中标、腐蚀围猎领导干部等7类问题。公共资源交易涉及资金多,权力寻租空间大,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重点领域,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为整治该领域乱象,让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该市纪委市监委及时向市委提出在全市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监察建议。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该市纪委市监委始终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督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督促发改委、住建局等职能部门按照“业主自查、部门复查”的要求,对全市5年来所有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产公开出让拍卖项目全面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限时销号,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同步跟进自查。为进一步发现和收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线索,该市纪委市监委还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通过电话、信件、网站、微信公众号、宜春市“码”上监督平台等渠道广泛征集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图为宜春市纪委市监委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情况
与此同时,该市纪委市监委对2017年以来全市涉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线索清仓起底,特别是对招投标领域的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逐一过筛,对重点问题线索和新受理问题线索及时甄别研判、分类处置、严查快处,一批串通招投标、项目结算评审弄虚作假问题被严肃查处,在全市形成了强大震慑。在案件查办中,该市纪委市监委还持续加强与公安机关、审计部门的协作配合,利用各自职能优势,丰富线索来源和调查手段,形成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查实查深查透个案的过程中,发现普遍问题,总结规律性认识,揭示深层次问题,推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查办案件的目的,在于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该市纪委市监委坚持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统筹做好专项整治工作“前后半篇文章”。深刻剖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做深做实警示教育,坚持由“剧中人”说“剧中事”,让违纪违法干部和涉案人员帮助分析体制弊端、查找监管漏洞,指出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提高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共性、突出、反复发生的问题,督促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查找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出台《宜春市公共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行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形成“1+N”监管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
该市纪委市监委还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督手段,对宜春市“码”上监督平台优化升级,将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开公示,为主动监督、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提升工程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现在政府采购项目投标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了,也确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十分暖心。”当地某中标企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