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图片内容页

文章详情

勤廉江西史鉴 | 忠义千秋 壮烈报国

2022-09-03 纪委 271
勤廉江西史鉴『38』忠义千秋 &;壮烈报国——杨廷麟的故事  杨廷麟(1596—1646年),字伯祥,江西樟树人。晚年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的节气。他是明末朝中坚定的...

勤廉江西史鉴『38』

忠义千秋  壮烈报国

——杨廷麟的故事

  杨廷麟(1596—1646年),字伯祥,江西樟树人。晚年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的节气。他是明末朝中坚定的主战派,矢志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陷赣州城,守城的杨廷麟投水殉国。曾著有《兼山集》《杨忠节公遗集》。

  杨廷麟五岁时就跟随父亲研读《四书》《五经》,他崇拜文天祥、谢枋得两位有气节、有担当的江西籍忠烈之士,并立志向他们学习。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在翰林院供职,与黄道周、倪鸿宝并以文章节义名扬天下,被称为“三翰林”。

  杨廷麟生活的明朝末期,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兵扰乱,朝廷内外危机四起。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朝中投降派议和失败,因主战遭贬在家讲学的杨廷麟复职,担任兵部职方主事,然而尚未赴任,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杨廷麟闻讯恸哭,遂于江西募兵勤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清兵入主北京,第二年,攻下南京,福王被俘。很快,清军乘势南下,各地陆续投降或被攻占。

  此时,整个江西境内,只有赣州孤悬赣江上游,岌岌可危,且因兵力薄弱,随时都有失守的危险。家国危难之际,杨廷麟来到赣州,与刑部侍郎詹瀚,翰林修撰刘同升,赣州巡抚李永茂等,共同举起义旗,建立忠诚社,招集四方忠诚勇士。

  唐王朱聿键即位后,任杨廷麟为吏部右侍郎,刘同升为国子祭酒。此时,江西已成为全国抗清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杨廷麟也成为这一战场的主将。广东等地的明军旧部纷纷前来杨廷麟麾下,听其调用,一些乡绅大族也纷纷率家备粮加入。

  杨廷麟传檄征召赣州、吉安、樟树各地的明军散兵残部,很快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抗清队伍,与清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杨廷麟冲锋在前,先后收复了万安、泰和、吉安等地。因战功卓著,唐王晋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学士,许他“便宜从事”。1646年,清兵进攻吉安,吉安失守后,杨廷麟率部退守峡江。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杨廷麟领兵来到赣州,与万元吉(江西南昌县人)会合,共同抗敌。杨廷麟招募峒蛮张安等四营,增加了四万多人的兵力。张安骁勇善战,杨廷麟给他的兵勇命名为“龙武新军”。御史陈荩带领三千滇兵前来,愿誓死报国。为了加强江西、广东、云南等队伍的内部团结,以统一步调,协同作战,杨廷麟率领全军,在赣州大校场宣誓,军士们举起武器,大声呼喊:“抗清相救,如左右手。”

  四月,清兵逆赣江而上,战船列于八境台下,直逼赣州城。杨廷麟派兵守住赣州东、南、西、北各个大门,多加弓箭、木石防备,同时派遣广西狼兵出城迎击清军。又调取正在于都守卫的“龙武新军”驰援赣州。

  五月,江西巡抚刘远生督师支援赣州,军队经过赣州梅林时,与清兵精锐遭遇,力战而不敌。张安的“龙武新军”也在梅林遭遇强敌,无法前进。

  一时间,各路援兵都被阻挡在中途,无法驰援赣州。面对严峻局势,杨廷麟毫不畏惧,与万元吉等一起,收集散兵,竭力抗守孤城。幸好赣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尚能勉强守住。不久后,各路援兵摆脱清兵围困,到达赣州城外,与城内守军协同守城。然而,清兵势力相当强大,对各路援军进行了持续冲击。十月,各路援军寡不敌众,相继被清兵击败,与赣州遥相呼应的福建汀州也已失守,被围困达半年之久的赣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弹尽粮绝之际,杨廷麟无力回天,只得仰天长叹!十月四日,杨廷麟命卫士砍地藏剑印,整戎佩刀,从容投入赣州城内的清水塘,以身殉国。在杨廷麟的感染下,以身殉国的赣州地方官兵士绅数以百计。清将贾熊叹道:“忠臣也!”命人用四扇门做成棺材,将杨廷麟葬在赣州南门外。

  杨廷麟以死殉国的气节,受到后人景仰。清朝名臣陈云章称赞杨廷麟:“力守孤城势不支,杀身未肯竖降旗。江山半壁勤王日,忠义千秋报国时。”